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带来了严峻挑战,它繁殖能力强、迁飞速度快、危害范围广,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构成重大威胁,为应对这一入侵,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加强监测预警,及时掌握其发生动态,组织科研力量开展防控技术研究,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各地也积极落实防控责任,加强田间管理,采取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控,经过各方努力,有效遏制了草地贪夜蛾的扩散蔓延,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稳定。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一种世界性农业重大害虫,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我国云南省,随后迅速蔓延至广西、贵州、广东、湖南、海南、福建、浙江、江西、湖北、四川、重庆、河南、陕西、安徽、江苏、山东、天津、云南等多个省(市、自治区),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草地贪夜蛾具有繁殖能力强、迁飞扩散快、暴食危害重、防控难度大等特点,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峻挑战,本文将详细介绍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入侵我国的途径和原因、危害情况、防控措施以及未来展望,以期为广大农业工作者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草地贪夜蛾成虫前翅灰色至深棕色,翅脉白色,后翅白色,边缘有窄的褐色带,幼虫头部黑色,身体颜色多变,有绿色、棕色、黄色等,体背有白色纵带,气门线白色,腹部末节有4个黑斑。
(二)生活史 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南方地区一年可发生多代,世代重叠严重,成虫具有远距离迁飞能力,可借助气流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到其他地区,幼虫共6龄,取食多种植物,尤其对玉米、水稻、小麦、甘蔗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危害严重。
(三)食性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其寄主植物广泛,包括玉米、水稻、小麦、甘蔗、高粱、棉花、大豆、花生、蔬菜等80余种植物,在我国,草地贪夜蛾主要危害玉米,幼虫可将玉米叶片吃光,造成玉米生长受阻,严重时可导致玉米减产甚至绝收。
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的途径和原因
(一)入侵途径
- 自然迁飞 草地贪夜蛾具有远距离迁飞能力,可借助气流在短时间内从美洲迁飞到我国,据研究,草地贪夜蛾成虫可在气流的作用下,飞行距离可达1000公里以上,在我国南方地区,草地贪夜蛾可通过自然迁飞迅速扩散到其他省份。
- 人为传播 草地贪夜蛾的幼虫和蛹可通过农产品的调运、运输等方式进行人为传播,草地贪夜蛾的卵也可附着在农产品上进行传播,在我国,草地贪夜蛾主要通过人为传播的方式从云南扩散到其他省份。
(二)入侵原因
- 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这为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合草地贪夜蛾的生存和繁殖,这也是草地贪夜蛾在我国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 国际贸易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农产品的调运和运输也越来越频繁,这为草地贪夜蛾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我国,草地贪夜蛾主要通过农产品的调运和运输从云南扩散到其他省份。
- 防控措施不到位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新入侵的害虫,我国对其防控技术和经验相对不足,在草地贪夜蛾入侵初期,我国部分地区的防控措施不到位,导致草地贪夜蛾迅速蔓延,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这也不利于草地贪夜蛾的防控。
草地贪夜蛾对我国的危害情况
(一)危害范围广 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后,迅速蔓延至多个省(市、自治区),危害范围广,截至2020年7月,草地贪夜蛾已在我国南方17个省(市、自治区)发生面积达1000多万亩,造成玉米等农作物损失10多亿元。
(二)危害程度重 草地贪夜蛾具有暴食危害重的特点,幼虫可将玉米叶片吃光,造成玉米生长受阻,严重时可导致玉米减产甚至绝收,据调查,在草地贪夜蛾发生严重的地区,玉米减产幅度可达30%以上,个别地区甚至可达100%。
(三)防控难度大 草地贪夜蛾具有繁殖能力强、迁飞扩散快、抗药性强等特点,防控难度大,我国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技术还不够成熟,防控药剂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这也增加了草地贪夜蛾的防控难度。
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措施
(一)加强监测预警 建立健全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草地贪夜蛾的监测和预警,在草地贪夜蛾发生重点区域,设置监测点,定期开展调查,及时掌握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动态,加强与气象、海关等部门的协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科学防控
- 农业防治 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提高农作物的抗虫能力,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草地贪夜蛾的滋生场所。
- 物理防治 利用草地贪夜蛾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采用灯光诱捕、性诱捕等物理防治方法,诱杀成虫。
-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草地贪夜蛾的天敌,如赤眼蜂、寄生蜂等,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 化学防治 在草地贪夜蛾发生严重的地区,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如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四氯虫酰胺等,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施药,确保防治效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加强检疫 加强对农产品的检疫,防止草地贪夜蛾随农产品的调运和运输传播,在农产品的调运和运输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对发现的疫情要及时进行处理。
(四)加强宣传培训 加强对草地贪夜蛾防控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防控意识和防控能力,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指导等方式,向广大农民传授草地贪夜蛾的识别、监测、防控等知识和技术。
草地贪夜蛾防控的未来展望
(一)加强科技创新 加强对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的研究和创新,研发出更加高效、安全、环保的防控药剂和防控技术,加强对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迁飞扩散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草地贪夜蛾的入侵和危害,分享防控经验和技术,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共同推进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
(三)加强生态保护 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通过加强生态修复、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减少草地贪夜蛾的滋生和繁殖。
(四)加强政策支持 加强对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的政策支持,加大对防控工作的投入,建立健全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我们要充分认识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监测预警,科学防控,加强检疫,加强宣传培训,加强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加强生态保护,加强政策支持,共同应对草地贪夜蛾的入侵和危害,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