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工作
会议上的讲话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王贵玉
(2023年4月13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和全省科学技术(专利)奖励大会暨强科技行动工作推进会议精神,总结我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工作,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刚才,亚民同志传达了两个会议精神,省公路事业中心和两家省属交通企业分别做了交流发言,明天,还有三个分组的技术经验交流,请大家一并学习互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我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量质双突破,为交通强国甘肃实践提供了硬支撑。
近五年来,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牢固树立“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构建良好科技创新生态,扎实开展强科技行动,累计投入1.87亿元,用于解决行业重大技术难题、加快“四新技术”研发,为谱写交通强国科技篇和科技强国交通篇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科技研发取得新突破。截至2022年底,行业累计开展科技项目177项,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参与制定交通运输行业标准3项,主编甘肃省地方标准31项。在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地质地形公路修筑技术、特殊结构桥梁设计、桥梁抗震、复杂隧道设计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2021年,省公交建集团参与研究的“生态敏感区低环境影响建造技术”,填补了我省交通运输行业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空白。
(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取得新成效。依托交通运输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加速推动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发展。自主研发的轻工字梁技术、低收缩固废基胶凝材料、NPR锚索支护成套技术、废旧轮胎橡胶再生利用等成功在项目建设中转化应用。引进的钢桥组合梁全流程智能化制造技术,实现年产能10万吨。支持省属交通企业合作研发了6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路用新型材料。行业研究与试验发展共投入1.15亿元,较2017年增长82.45%,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46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75%。推动建设5G+智慧公路、环兰路网智慧交通项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基于云-边-端技术的首个云收费智慧站,认定了西北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基地,为全省智慧交通提供了技术储备和解决方案。积极推动公路交通路衍经济发展壮大,加快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矿山开发、商贸物流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交通运输及上下游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三)科研平台和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建了一批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全省共有各类交通运输科研平台25家,涵盖新材料研发、试验检测、装备制造、智慧交通、野外观测、防灾减灾六个领域。其中,“甘肃省绿色智慧公路交通创新联合体”作为我省首批企业创新联合体,获得省科技厅连续3年100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并作为成功案例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上进行了经验介绍;联合省科技厅推荐的甘肃公路博物馆,被科技部和交通运输部授予“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称号。全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高端人才和研发团队不断集聚,人才总量规模稳步提高,人才梯队结构更加合理,人才素质普遍提升。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干部职工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48%,高级职称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21%。专业技术人才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全国交通建设工匠1人、部青年科技英才12人、省领军人才4人、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10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4人、享受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23人。
(四)协同创新激发行业发展新动能。持续深化交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多措并举服务交通运输创新发展。与省科技厅签订合作协议,在 |